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”,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,其安全与卫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。而食品工厂,作为食品生产的源头,肩负着重大的责任,其卫生状况更是重中之重。
食品工厂的卫生安全,首先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。想象一下,如果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,各种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或是化学有害物质混入其中,那么消费者食用后,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、肠道疾病,甚至是更为严重的慢性疾病,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。比如,曾经发生过的某品牌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,就是因为生产环节卫生把控不严,原料被污染,导致众多婴幼儿患病,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。
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食品工厂的卫生安全也是企业的生命线。一旦工厂出现卫生问题被曝光,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会瞬间崩塌,产品销量必然一落千丈。在这个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,负面新闻会迅速扩散,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将毁于一旦。相反,那些始终将卫生安全放在首位的食品工厂,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,树立良好的口碑,市场份额也会稳步提升,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往大了说,食品工厂卫生安全还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。食品安全事故频发,会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,降低人们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心,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。所以,保障食品工厂的卫生安全,不仅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,更是对社会的担当。
食品工厂的卫生隐患可谓是 “暗藏玄机”,存在于各个环节之中。
原材料采购环节是第一道关卡,却常常出现问题。部分供应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提供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,比如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蔬、兽药残留的肉类、受霉菌污染的谷物等。而且,有些原材料缺乏有效的追溯机制,一旦出现问题,根本无从查起源头。曾经有食品工厂采购了被污染的花生,制成食品后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,可由于无法快速追溯到花生供应商,使得问题进一步扩大,危害了更多人的健康。
生产车间的环境也是一大 “重灾区”。地面清洁不彻底,角落堆积污垢、灰尘,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;通风系统不畅,空气污浊,湿度偏高,容易让霉菌肆意生长;设备清洗不及时,残渣、油污残留,尤其是那些管道、缝隙等死角,更是藏污纳垢之所,成为微生物繁衍的天堂。
员工的卫生意识若不足,也会引发诸多麻烦。有些员工不注重个人卫生,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、帽子、口罩,头发外露、指甲过长,甚至在车间内随意进食、饮水、吸烟,这些行为都极易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,将细菌、病毒等有害物带入食品生产环节。
设备与工具的清洁同样不容忽视。食品加工设备结构复杂,内部的齿轮、轴承、输送带等部位,在长期使用后,油污、食物残渣堆积,若不进行深度拆解清洗,很难彻底清除污垢,进而滋生大量细菌。还有那些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铲子、勺子、容器等工具,在周转使用时,如果清洗消毒不规范,上一批次残留的原料就会污染下一批次的产品。
成品与半成品的管理若出现疏忽,也会前功尽弃。仓库存储条件不佳,温度、湿度控制不当,会导致食品受潮发霉、变质;摆放混乱,没有严格区分成品、半成品区域,容易出现混淆,甚至造成已受污染的半成品混入成品中流向市场,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。
关注天天食安行,更多食安知识分享!
